《人民日报》昆仑山下的“一汪春水”

发布日期:2023-09-14 信息来源:四公司 作者:伊亮年 摄影:伊亮年 字号:[ ] 分享

960万平方公里,4.5万余条江河,这里是中国。人与河的复杂关系可以追溯至大禹治水,哺育文明和灾害频发,我们一直在试图化解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特征,从“人力治水”到“工程治水”,迄今为止,近10万座大坝重塑山河,这就是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中国的奇迹。

坐车从库尔勒机场出发,近8个小时车程,中途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再历经四个小时无人区,来到了昆仑山腹地,隐约看到了人烟。昆仑山东段的木孜塔格山北坡雪水融化,汇成了一条河——喀拉米兰河,喀拉米兰河西北流经托库孜达坂山西侧山口,穿越戈壁约100公里到喀什,又北流数十公里消失于沙漠,出山口以上河道全长78公里,山口以上集水面积2974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亿立方米。

我们去哪里?干什么?

兵团第二师38团二期水利工程项目地处喀拉米兰河下游平原,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境内的第二师38团,东距且末县城150km,西距民丰县城150km,是兵团向南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的八个支点团场之一。由中国水电一局承建的兵团第二师38团二期水利工程土建十一标段位于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交界处,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之一,该项目以灌溉、供水为主,控制灌溉面积9.8万亩。工程由新建引水渠首一座、2.840公里引水隧洞、沉沙池、引水干渠以及配套建筑物等组成。

以上数据内容是项目团队最开始知道的消息,陈小星打开地图,翻了很久也没有找到项目确切的位置,除了挠头,完全没有任何思路。项目中标时间是2022年12月,2023年元旦刚过,项目前期团队到现场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为项目启动做好充足准备。由于前期道路未通、征地未审批,一直到2023年3月,靳生宏带领的三人测量小队本着来了就不回去的勇气第一次踏上去往目的地的“寻路”之行。38团团部到项目渠首需绕行约280km,末段为606乡道,道路狭窄,路况很差,设计标准低,崎岖难行,工程沿线再无道路与外界连通,整个工程对外交通运输不便利。一辆皮卡,一路颠簸,从团部到目的地来回要八九个小时,三月的昆仑山白雪皑皑,彻骨的寒冷充斥着整个车内,冷不光是天气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西北的苍凉和荒芜的冷。

测量队走过的地方,一路戈壁,寥无人烟,除了冷,也有不见天日的“沙尘天”,队员们通常前面一人开路,后面扛仪器、背食物和水的人往往是手脚并用。进山的司机感慨道:“他们走的路,是一条我们终生难忘的路”。队员们一般早上进山测量,背着泡面、馕、水,任务完不成不出山。靳生宏与于永光等测量人员要用脚步丈量工程途经的每一寸土地,在实地做好标志,可在戈壁上里只要刮一场风,线路上的标志和记号就会被破坏,他们只能“反反复复、边修边测”。

在山里,有时候连着好几天见不到一户人家,他们喝口热水也成了困难。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他们在方圆百里找到了唯一一个村落并与村民建立了友谊。他们多次去牧民家里寻求帮助,记忆最深的一次,好心的牧民将门打开让他们烧水泡方便面,而且承诺一直对进山工作的他们敞开着,供测量队员无偿使用。后来他们说起,快半个月了,那一顿饭是他们第一次吃到热水泡的方便面,那扇对他们打开的门使他们终于感觉到自己建设的这项水利工程是一项温暖的工程。

测绘通常是点对点的直线,而山区多变的地形,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不少压力。在一望无际的戈壁上,没有任何手机信号,大家也不知道怎么度过那最难的三个月,后来测量队长于永光说起:“山上冷,沙尘迷得睁不开眼,大家都很辛苦,有时在山上一连好几天,天天吃泡面,嘴里都是沙子,但是没有一人说过退缩的话!”。正常的情况下,山区测绘工作可以有序推进,但是沙尘天气会给测量工作带来不少阻力。一次,测量队正在野外作业,转瞬之间,沙尘暴呼啸而来,“人被风推着走,就跟平时在科幻片里看见的一样,两米之外什么都看不见,当时真的是害怕了,害怕永远的留在这片土地上”。靳生宏回忆,当时能见度只有两米,根本看不见周围的同事,更听不到他们的声音,耳边只有风卷着沙子的哗哗声。所幸,当时的作业地点在沙漠边缘,大家就近找到几棵胡杨树躲了起来。等到沙尘停歇,大家身上、脸上都是沙子,完全没有“人样”了。

一直到2023年6月份,项目部建成,在卡特里西河和喀拉米兰河的交汇处,背靠昆仑山,项目部中心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一局人在他乡建起了自己的家园。

在这里,我们传承着一局人的工匠精神

2023年的6月19日,项目部营地正式落成,辖区工程全面开工。要致富,先修路,道路是工程有序开展的保障,项目负责人陈小星带队在沿线多次的考察,为了把设备、材料运进场,施工队加班加点修路。南疆的六七月不仅异常炎热,还是雨季多发期。偶尔一场雨可能让喀拉米兰河的水位线急剧升高,马上就能冲毁刚建成的道路,项目领导班子提前排查安全隐患,并加固临时施工道路路基,,确保施工进度与安全。

项目从渠首到渠尾的引水洞只有2.8公里,但是开车从渠首到渠尾,却需要走将近一个小时的山路,有些区域没有道路给测绘工作带来了不少阻力。根据位置的特殊性,项目部调整了作业方案,制定了无人机提前航拍,基本上都是无人机开路,测量人员更在后面跟进,避免了测量人员放样工作时发生安全事故。随着L3、L2道路具备使用条件,项目部开始了干渠、条渠沉砂池基坑开挖,开启了新疆第二师38团水利工程二期项目的全线施工任务。

开局即大干,项目面临着工期紧、任务重、要求高的三重考验,该工程是以灌溉下游农田为主,是造福新疆且末县38团人民的惠民工程。在第一次项目全员大会上,陈小星就告诉所有人,“今后在工作中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们大家要凝聚在一起,不畏苦难,艰苦奋斗,把一局的企业形象充分发挥出来,打好第一仗,开个好头,为以后一局在新疆站稳脚跟做好表率作用。”项目部高度重视质量建设,严格要求技术员讲得清工艺工法、掌握质量验收标准,严格执行工序自检、互检、交接检,力求从源头上确保品质。

面对混凝土配合比不合格,工程部主任李杰站在试验段上叹了口气。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并未让大家垂头丧气,经过短暂的调整后,大家共同商议:“此前,我们已经将配合比趋近合格,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再调整,一定能试验成功!”带着这股不服输的劲,项目总工董立波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地和技术人员沟通,请公司相关技术人员前来现场指导,不分昼夜讨论方案。为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加强混凝土温控防裂,实施过程中,项目根据设计要求的温控标准,针对工程特点,结合现场气象条件,制定了详细的温控措施。采用合理的浇筑措施、合适的浇筑工艺,以及包括预冷混凝土浇筑、保温、洒水冷却等一系列的综合温控措施,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势要啃下混凝土质量这一块“硬骨头”。

在施工建设中,项目勇于打破常规,加强技术创新,积极探索尝试,一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在这里采用,为项目建设注入了不竭动力。“悬臂式掘进机首次用于南疆水利工程施工,新型设备的应用可以极大地减少安全隐患,缩短工期。支洞完成后随即进行2840米的主洞掘进,力争三年贯通,早日发挥工程效益。”在输水隧洞及施工支洞正式开机掘进时,项目总工董立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建设过程中,项目部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坚持“最大程度保护、最小限度破坏、最大力度恢复”,科学谋划,源头抓起,加强永临结合,节约土地资源,把施工便道尽量建设成既能满足施工需要,又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两用便道”。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放下了对环境大刀阔斧搞建设的“花架子”,通过精雕细琢践行“大生态”、实现大保护。

不畏艰难险阻,敢叫山岭变平川。一路走来,项目的建设者们攻坚克难,克服严寒酷暑、风沙暴雪等恶劣环境,充分发扬“工匠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踏平了一个个困难。

家,在远方,也在身边。

在遥远的帕米尔高原,在巍峨的昆仑山腹地,在奔流不息的喀拉米兰河畔,建设者们坚持以“党建引领生产经营”为目标,建立“一领四融”体系促项目发展。通过“一领四融”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使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施工一线生根、开花、结果,让鲜艳的党旗在昆仑山上高高飘扬!

一直以来,项目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项目党支部将党建引领与生产施工深度融合,做到了关键岗位有党员、攻坚克难靠党员、无私奉献看党员,在确保安全质量环保的前提下,开足马力、全力以赴、合力攻坚,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渠首输水隧洞及施工支洞位于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交界处,该隧洞全长2.84公里,支洞全长307.64米,进口底板高程2883.1米,由于洞内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较大,原计划拟采用爆破法进行施工,后因爆破施工总体工期较长,安全及成本不易控制,项目部党员牵头开展“技术大讨论”活动,及时转变思路,引进悬臂式掘进机施工工艺,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工期提前34天完成。

在项目部,职工的文化生活是多样化。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中青年人,他们众力撑起的大家庭生活充满了爱和感动。项目部针对常年在外作业现状,对职工的生活环境尽力营造温馨的味道,让每位职工都能感受大家庭的温暖、舒心。每个职工宿舍有独立卫生间、架子床、卫生间洗漱用品、饮用水、被、褥、网络设施一应俱全。为了让广大职工工作热情高,项目部从细节入手,对职工食堂伙食制订了一系列的章程,从饭菜的多样化、质量、卫生,以及口味标准,定期征求职工意见,让广大职工吃上可口饭菜有个愉悦的心情,安心工作。每逢传统节日,项目部组织职工一起包饺子、烤全羊等团建活动,大家一起亲自动手准备食材、制作和烹饪,亲身体验劳动过程,增进同事之间友谊。在项目部,运动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夜晚的篮球场灯火通亮,那些矫健的身影此起彼伏,也进一步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让所有职工感受大家庭的其乐融融。

 2023年7月,刚刚毕业的9名大学生从青岛出发,奔赴边疆,在经历了“沙漠里看星星”“戈壁滩上露营”等一系列事件后,迅速融入了这个小小的项目,时隔半月有余,再次见到他们的时候,微微晒黑的脸盘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在这里,他们是“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也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在时代奔涌的浪潮中,我们感悟最深的是躬身前行奋勇拼搏的力量,每一个平凡的岗位都有不平凡的坚守,每一个平凡的背影都暗含澎湃的力量。冀以烛末之光增辉日月,尘雾之微补益山河,我钦佩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工程人,致敬他们不畏艰险,勇于坚守!致敬他们,凝心聚力,永葆初心。希望我们亦如是,书写俯仰无愧的时代篇章,绽放独属自己的灿烂花朵,以今日为舞台,以明日为坐标,踏平凡之路,歌不凡明天!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37766454/rmh37766454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